当前位置: > 大学>正文

2024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排名(附康复治疗学专业国家级一流大学排名)

07-10 大学

2024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排名(附康复治疗学专业国家级一流大学排名)

2024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排名(附康复治疗学专业国家级一流大学排名)

高考填报志愿时,康复治疗学专业大学排名情况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然而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专业排名榜单,但是公布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通常来说能入选的大学都是不错的,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分别有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

序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级别
1四川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2吉林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3天津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4南方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5南昌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6中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7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8广州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9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0首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1天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2成都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3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4广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5温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6河北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7福建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8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19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2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国家级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分别有郑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

序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级别
1郑州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上海体育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安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5徐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6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7西南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8宁夏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9广西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1新乡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12广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3华北理工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4安徽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5陕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6山西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7遵义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18承德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19滨州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20桂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21广东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2云南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3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4甘肃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5湖北医药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26大理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7潍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28山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29河北中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30广东药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2贵州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3右江民族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34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5赣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36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37牡丹江医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38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39南京体育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0湘南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1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2西安体育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3佳木斯大学康复治疗学省级
44上海杉达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5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6山东协和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47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康复治疗学省级

注意!2024年卫生资格报名即将开始!各专业报名条件详解

2024年卫生资格报考新季来临,详细解读专业报名条件如下:

2024年社工教材什么时候出

2024年新教材预计在2024年3月份发布。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具备的条件有:除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应能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承担的使命是:

社会使命:“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专业使命:“助人自助”,即或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援;或通过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

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通过扮演引导者角色、专家的角色、社会治疗角色、计划者角色等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缓解由于竞争、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