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211大学有哪些大学?附公立民办院校名单一览表
2024北京211大学有哪些大学?附公立民办院校名单一览表
北京211大学有26所,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是全部名单一览表及学校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北京211大学有哪些大学?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985 | 双一流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1 | 北京大学 | 教育部 | 是 | 是 | 是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教育部 | 是 | 是 | 是 |
3 | 清华大学 | 教育部 | 是 | 是 | 是 |
4 | 北京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市 | 是 |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是 | 是 | 是 |
7 | 北京理工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是 | 是 | 是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9 | 北京化工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0 | 北京邮电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1 | 中国农业大学 | 教育部 | 是 | 是 | 是 |
12 | 北京林业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3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4 | 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部 | 是 | 是 | 是 |
15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6 | 中国传媒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7 | 中央财经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8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19 | 北京体育大学 | 国家体育总局 | 是 | ||
20 | 中央音乐学院 | 教育部 | 是 | ||
21 | 中央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是 | 是 | 是 |
22 | 中国政法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23 | 华北电力大学 | 教育部 | 是 | ||
2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教育部 | 是 | ||
2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教育部 | 是 | ||
26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教育部 | 是 |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2024电气考研,985、211高校拟招人数汇总!
2024电气考研指南:985与211高校招生计划大揭秘!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研究生招生季,各大名校对于电气专业的热情不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985和211高校的拟招生人数详情:
985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的热门趋势明显,预计统招人数将超过300人,其中专硕名额更是达到了270人。华科、哈工大、浙江大学等名校的招生计划同样引人瞩目。重庆大学虽然招生名额相对较少,但2023年的录取人数已超过150人,显示出其实际录取的潜力。
山东大学电气学硕方面,学硕统招名额有限,仅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招2人,电气工程学院则有1人,而天大、武大等高校的名额也寥寥可数。具体到专业细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专硕18人,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2人,各校专硕名额分布各异。
211高校
211高校的电气招生规模显著大于985,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保定校区预计共招474名全日制统考生,显示出其在电气领域的强大吸引力。河工大、广西大学、西南交大等院校的招生计划也相当可观。
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专硕名额高达77人,唐山研究院、宜宾研究院和联合培养专项的名额也各有增加。安徽大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硕名额43人,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的联合培养项目也有5人。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专硕招生规模为88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则为4人,显示出理工科院校对电气专业人才的持续需求。
总的来说,2024年的电气研究生招生竞争将更为激烈,各高校的名额分配及实际录取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动,有意报考的同学们要密切关注心仪院校的最新动态,提前做好准备。
北京工商大学是985还是211
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根据查询掌上高考官方平台可知,时间截止到2024年3月4日,在985和211(含分校)名单当中,北京工商大学并不在名单之内,所以北京工商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等。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